
12月20日下午,浙江大学数学系蔡天新教授做客我校,在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题为“带着数字和玫瑰旅行”的讲座。校长助理高振强与200余名师生一起跟随蔡教授开始了一次充满神奇与浪漫的玫瑰之旅。
蔡天新教授从“旅行的意义”开始,以马克·吐温、聂鲁达、杜甫等古今名人为例,生动地阐明了旅行对于他们的人生经验和创作、研究的意义。他追忆,童年时看到的周恩来总理在机场迎接尼克松访华的照片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正是这个时候,内心萌生了强烈的旅行愿望。在讲到数学与文学、艺术的关系时,蔡教授认为,数学和诗歌是人类最自由的智力活动。他说,科学与人文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和相通点,两者相碰撞会迸发奇异的光芒,比如数学与诗歌、物理学与小说、天文学与戏剧、计算机与随笔、化学与报告文学、生物学与杂文等等。他亦指出数学与艺术之间也存在着相似性:比如空间艺术中的绘画与几何、时间艺术中的音乐与代数、综合艺术中的电影与分析。蔡教授以数学家的严谨和诗人的浪漫、以全新的视角,让理性和感性、抽象和具体、有形与无形得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完美融合。
讲座中,蔡教授精选了许多旅行图片,与大家分享了他遍及五大洲的旅行经历和见闻,践行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诗意地栖居在数学的世界里”这一准则。他这样形容写作与旅行的关系:“每当游历一个新的国家,都有获得一次新生的感觉,而写作对于我,就像是故地重游。”之后,蔡教授介绍了自己的著作,包括:《飞行:一个诗人的旅行记》、《欧洲人文地图》、《英国,没有老虎的国家》、《数学与人类文明》、《难以企及的人物》、《幽居之歌》、《小回忆》、《数字与玫瑰》等。
最后,蔡教授分别用中文朗诵了自己的诗《疑问》、《梦想活在世上》,用法文朗诵了《El eco》,用西班牙语朗诵了《terminado》作为结尾,结束了这场充满数字、诗歌与旅行的讲座。
讲座后,在场师生就旅行突发事件、旅行与科研的如何结合、怎样处理旅行与学习的关系等议题与蔡天新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和交流。学生们还纷纷请蔡教授题词签名。
据悉,蔡天新教授为浙江台州人,15岁考入山东大学少年班,24岁即获得理学博士学位,31岁晋升为数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攻数论。同时,蔡教授也是一位旅行家、诗人。他的旅行足迹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诗集、游记、随笔等文学作品十余种,并有科普作品、摄影作品问世,是一位贯通文理的学者。